【腳痛與心血管病】的關係

你有長期腳痛?你有穩性腳痛?輕按雙腳時刺痛難忍?你可能有心血管病!


 

「腳」與「心血管」的關係

據美國心臟協會(AHA)指出,50歲以上或冠心病中、高危人群,如發現上下肢血壓差減少的現象,可能因下肢周圍血管疾,例如:血管的纖維化、粥樣硬化、狹窄、甚至閉塞等病變。基於人體是整體的代謝機制,肌肉與血管是同根生,而肌肉的收縮與舒張,對心血管病有直接關。
PS:一份有關長壽的統計顯示,70-79歲的長者倘若能行400米,可反映其生命力最少可多活六年,可想而知腳部的健康與人體是息息相關。

「肌肉」是人體的第二心臟

人體的「循環系統」是「體液」循環,有如地球上「水」的循環系統一樣,人體的循環系統(包括:血液、淋巴液、及各器官組織液⋯),是透過肌肉的收縮與舒張(包括:心臟肌Striated muscle、骨骼肌skeletal
muscle、平滑肌Smooth muscle)而進行,「肌肉」有如體內的壓力泵,「肌肉」是循環系統的「心臟」,所以運動時肌肉的放鬆可增加與心臟的收縮節節奏配合,能達到更理想的「健康運動」效果,這也是傳統太極拳「用意不用力」的核心價值之一。

「肌肉」與「血管」的關係

人體是整體的代謝機體,血管與肌肉「本是同根生」,肌肉是由肌纖維、神經、血管、肌腱⋯所組成;肌肉是人體最重大的組織,「肌肉」主要的功能是收縮,而肌肉是人體的心臟,肌肉(骨骼肌)是人體最大的組織,佔常人體總重的35-45%(按個人年齡、運動、健康⋯的狀況而調整)肌肉的「收縮與舒張」,有如地球的潮退與潮脹,為生命注入動力,調節不同地方的冷暖,和氣流一樣⋯⋯

「腳痛」的啓示

人體是整體的能量代謝機體,腳部的肌筋膜「疲勞」,腳部滿佈神經未稍,距離心臟最遠,足部人體能量供應最遙遠的部位,人體是人體最誠實、最靈敏⋯的預報中心;除了可預計「腳痛」的發病率,腳部的健康狀況可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,同時可反映人體內部整體「生態環境」的健康狀況,例如⋯⋯

1.反映體內的「能量代謝」功能衰退狀況

2.反映體內的「代謝癈物」疏泄功能衰退狀況、

3.反映體內的「免疫防禦」功能衰退狀況、

4.反映體內的「訊息傳遞」,功能衰退狀況⋯等。

 

足底按摩與泡腳能治心病:

足底按摩能緩解肌肉的緊張狀態,使骨骼肌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,起到「肌肉泵」的作用,有利於靜脈和淋巴液回流。刺激足部血管壁和肌肉中的感受器,發
出的神經衝動傳入血管神經中樞,引起各種心血管反射,對整個心血管系統起調節作用。心臟的反射區就位於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之間遠端的區域。對它的按摩
一般採用拇指腹或食指扣指法,由輕到重定點按揉。足療對心律不齊、心絞痛、心衰、心梗恢復期、冠心病等有較好的保健作用。

用熱水泡腳,是延年益壽的保健良方,古人說的好,「春天足浴可昇陽固脫、夏天足浴能祛暑濕、秋天足浴可肺潤腸濡、冬天足浴使丹田溫煦」。水溫能
促進血液循環、加快新陳代謝,可以改善心臟的血供,緩解心臟病患者的胸悶氣短、心悸、胸痛等症狀。還可以加上一些中藥來保健,通過藥物的局部刺激,作用於
足部相應的反射區。如果將足底按摩和足浴結合起來,效果會更好。

足浴每天1—2次,每次20分鐘左右,水溫應在36—43攝氏度之間。具體操作要因人而異,初次足浴者水溫應低一些,逐漸加熱水來升高水溫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有嚴重心衰和高血壓的病人,按摩腳時手法要輕柔,而且按壓時手儘量不要移動,以免引起不良後果。還有,泡腳時要注意水溫不能太高,以免發生意外。再者就是足療和足浴結束後應適量飲水,來補充水分。

總結:

腳部擁有佔人體最多的肌肉組織,而肌肉組織是消耗身體能量的主要途徑之一。因應腳部的運動而引起的血液循環和生陳代謝更是不可忽視的。

 


本文章參考自:
天賜良言 / 健康小知識  / 香港中醫骨傷學會「痛症」書